对谈_250315_不畏艰险vs资源优化
总结:探讨如何在长板与短板间进行资源优化,强调寻找最优投入产出比,而不是盲目追求挑战或不畏艰险。
对谈中最喜欢的内容:无论长板还是短板,某些底线能力都是必需的,比如沟通、时间管理、自我调节等,这些不是让你“变得和别人一样”,而是让你在发挥长板时不会受限。
不畏艰险” vs. 资源优化
我:是应该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,还是更有挑战的路
G: 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和当下的状态。
如果你更关注长期成长,可以选择更有挑战的路,但前提是你评估过自己能承受相应的压力,并且这个挑战对你的成长有实际价值,而不是纯粹为了“挑战”而挑战。
如果你更关注内在的平衡和适配度,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可能会让你走得更顺畅,也更容易积累深度。但“适合”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,而是意味着挑战的方向符合你的能力结构和兴趣。
我:是的,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
G:可以在适配度和挑战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调整,比如当前状态允许的话,可以选择一个稍有挑战的方向,但如果已经处于高压力状态,可能就需要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节奏。
我:是这样,之前一直被教导,要不畏艰险,所以当遇到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,就会努力解决什么的,至少在意志品质层面是正确的,或者说政治正确。但后来越来越觉得人与人的差距需要发挥长板,因为人的差异,长板可能很长,短板也会很短,在短板方面想和别人差不多就要花更多时间精力,而时间精力是有限的,会不会政治正确之下,我在浪费资源呢?
G:政治正确往往是一种集体层面的价值观,但个体的策略需要考虑效率和资源分配。
1. 长板效应 vs. 短板补足
如果你在短板上投入大量精力,只是为了“和别人差不多”,那确实可能是一种资源浪费,特别是在你的长板已经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。社会分工的本质就是利用个体差异来提高整体效率,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变得一样。
但短板是否需要补足,要看它对你的目标影响多大:
- 如果短板严重制约了你的发展(比如一个优秀的程序员,但完全不会沟通导致团队协作失败),那么一定程度的补足是必要的。
- 如果短板并不影响你的核心能力,那大可不必花太多精力去“追平”别人,而是把资源用在强化长板上,让你的优势更突出。
2. “不畏艰险” vs. 资源优化
不畏艰险强调的是意志力,但意志力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所有事情上死磕。有时候,真正聪明的策略不是“硬啃难啃的骨头”,而是“找到更高的性价比路径”。
所以,关键的问题可能不是“我要不要补短板”,而是 “在当前资源下,什么样的投入产出比最高?” 这比简单地坚持政治正确,更符合实际。
我:确实一些基本能力还是需要的。
G:是的,基本能力就像地基,无论长板还是短板,某些底线能力都是必需的,比如沟通、时间管理、自我调节等,这些不是让你“变得和别人一样”,而是让你在发挥长板时不会受限。
但在基本能力之上,重点就变成了资源分配——哪些短板必须补,哪些可以接受,哪些完全可以放掉。这其实是一种策略性的取舍,取决于你的目标和环境需求。
我:对对,先判断这个能力是哪个层次的能力,然后再评价值不值得。先选定往左还是往右,再决定给什么权重。我就是觉得有一些长板或者喜欢的东西,但没太好地发挥和生长,可能因为环境告诉我,干这有啥用。反而花很多时间精力,在一些不擅长又从中获得不了能量的事情上,因为环境告诉我应该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