录视频有感_聊聊一种技不如人的羞愧感
1 录制实感
今天想分享一些录视频过程的感受:一种技不如人的“羞愧感”。
录几个视频介绍我开源工具的用法,这个任务已经列在我的周计划里,可能都有十周以上了,但一直没有录。一方面是因为界面一直在更改,一方面是我对录视频这件事非常抵触。别提把人录上了,哪怕只是录个声音,我都感到很有压力。
可能是平时看视频的时候,给我推荐的都是一些顶尖 UP 主的视频,质量很高,我就觉得别人的水平都很高。录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预测别人的反馈,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在内容上,就更加磕磕绊绊的;要么就是需要录很多次,或者花费大量精力来调整自己的注意力。 每一次对自己录的效果都不满意,这种纠结和负面情绪对之后再做这件事来说,又是一个减分项。 可能很多刚开始录视频的小伙伴都有这种感觉。
这次更新之后,界面的操作确实有些复杂,还包含了很多细节,录视频确实是最直观的方法。只好咬牙又重新开始录制。但仍然有磕巴,停顿,口头语,声音忽大忽小的问题……
忽然想起去年年底开发了一个视频编辑工具,当时因为忙其他事情,也没怎么用。这次才真正开始用上。
2 借助工具
流程如下:
- 使用视频会议录屏并导出 mp4
- 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录屏
- 使用 videocraft 工具 https://github.com/xieyan0811/videocraft/
- 语音识别,提取视频中的文本,生成字幕文件
- 手动编辑文本,修正语病和去除多余的停顿
- 如果需要翻译成英文视频,在此将字幕文件翻译成英文,并修改 env 中的 LANGUAGE_EN
- 对修改后的文本语音合成,生成音频
- 为视频添加字幕
- 将音频与原视频合并
- 去除空白区域,调节音量
- 最后再用 openshot 手动调整视频
- 在 Windows 下应该有更好的视频剪辑工具,因为我只用 Linux,所以选择了 openshot
这次使用比较惊喜的是:把视频直接翻译成了英文版本,包含英文配音和字幕。当时这功能做完之后我自己都没用过。
- 翻译部分:完全是机翻的。是在 VS Code 上用 Copilot 完成的,提示词是“请参考 xxx.srt,完成其对应英文字幕 tmp_en.srt,注意内容不变”。Copilot 很聪明,它在翻译时会参考整个文档的上下文,所以单句句意不会太过跳脱。英文水平肯定是高于我自己翻的。
- 字幕部分:自动生成字幕,换行显示效果也不错。
- 语音合成:女声配音有点纪录片配音的感觉。
- 成品链接如下,大家可以感受一下:
- 中文视频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8ZQuY2ETP/
- 英文视频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mAQgYVE2S/
本文并不是工具介绍,只是记录一些个人体验。工具 videocraft 就是为了自己方便做的,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封装,也没有计划投入太多时间去优化它。已开源,如有需要,请自取。
3 如何解决羞愧感的问题
要想达到很好的口才水平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。坦白讲,就算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练好。翻看一些比较小众内容的视频,有些 UP 主的口才或许没那么好,但他们有内容,而且表现得十分从容。
有的人天生适应聚光灯,而另一些人因为不擅长,所以没信心,反而发挥不出自己正常的水平。这种不适感对我来说就是真实存在的。要么接受这种羞愧感:意识到自己的不足,却没有办法立即改变。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上面,还有很多时候要录很多遍还是不满意。这不是完美主义,很多时候自己觉得连“差不多”都达不到;要么不输出,但是,不做连进步的机会都没有,我们得先保证可持续,才能发展。羞愧感就像一个黑洞,会吞噬掉行动力。
录视频这个问题,我用工具能部分解决,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。但核心的问题可能在于:害怕暴露不够好的自己。遇到问题的时候,“战”又打不过,又不能接受“逃”的自己,于是很矛盾。
这次也不能算是解决了,只是选择了一种“隔离”的方式,没有逼迫自己一下子跳到“完全暴露”的状态里,建立了一个缓冲区,暂时不直接面对外部评价的冲突,减少焦虑,更专注于表达。可能需要很长时间,甚至我永远都没办法减少这种“隔离”。但我可以接受,套个马甲反正也不耽误事,可能对我来说这就是最优解。
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:高标准严要求。但这其实是有前提的:只能是在可控范围内。对于短期内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事情,接受可能是更合理的选项,并不是只有做到最好才有意义。